“行程卡”“行程碼”也能注冊商標了?
隨著政策的放開,很多東西已經逐漸成為過去。先是健康碼不再需要查驗、場所碼不再進行掃描,人們已經漸漸減少對他們的依賴。據了解,根據有關要求,12月13日0時起,正式下線“通信行程卡”服務?!巴ㄐ判谐炭ā倍绦?、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 APP等查詢渠道將同步下線。通信行程卡退出歷史舞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青春已逝”的同時,也紛紛表達了對未來出行的期待。
然而,行程碼是下線了,而有些東西卻是想要趁著這個空隙機會“上線了!”上海一科技公司曾申請注冊一枚“行程卡”商標,國際分類包括39類運輸貯藏,商品服務項目包括旅行指南服務、機票預訂服務、導航等,該商標如今被駁回。
此外,今年2月,宜興一材料公司申請注冊了兩枚“行程碼”商標,目前商標狀態均為“駁回待復審”,國際分類為廣告銷售、民用設備。
查詢商標網注意到,“行程”商標已有多個注冊成功,包括酒、廣告銷售、餐飲住宿、網站服務等多個分類,獲批時間大多在2019年之前。 同樣,“綠碼”商標也有幾家獲得了注冊,分別是醫藥、辦公用品、酒水飲料等,其中最晚的申請日期是2017年。而在2020年以后申請“綠碼”商標的則基本被駁回。
「行程卡」「行程碼」等是防疫期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專有名詞,該類詞語經“行程卡”“行程碼”通過普遍宣傳使用,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知名度。一些有頭腦的企業將其作為商標予以申請,可謂深謀遠略。目的何在?大家心知肚明,根據《商標法》規定,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實際上,商標搶注一事已屢見不鮮,早在之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就曾因一些申請人將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火神山”“雷神山”“瑞德西韋”以及包含“新冠”字樣的標志等申請商標注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熱議,而下發《疫情防控相關商標審查指導意見》,明確了與疫情相關人員姓名、含疫情病毒名或疾病名的相關標志、疫情相關藥品標志、防護產品相關標志及其他疫情相關標志等商標的審查指導意見,依法從嚴從快打擊與疫情相關的非正常商標注冊申請行為?!靶谐檀a”在三年疫情期間已然成為一種發揮重要的作用的工具,甚至一度成為公共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一些企業或個人,將其作為商標申請,這無疑會擾亂公眾視野,引起人們的誤解。這樣的商標申請,不僅在法律上難以通過,更是有違公序良俗,公眾在情感上也難以接受。
商標被搶注的原因是什么?
商標特別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標,不僅是區別不同商品或服務來源的標志,更是一種資本和財富,可以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商標本身蘊藏的無形價值,是惡意搶注日漸增多的主要原因。
網絡跟風,走在新聞前列,接納新鮮事物本身是好的,卻總是有些人或者企業動一些歪腦筋,現在這透明的時代,說簡單點就是蹭熱度嚴重的話還會產生違法行為,本身疫情當下企業發展和生活就不容易,還是應該經營好自己的品牌,不能想著鉆空子,不然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商標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隱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非常高得多價值的,所以在商標注冊之前一定要做好商標防御工作盡早的注冊商標才是關鍵。
來源:網絡。